2022年11月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的文献《Hydrogenation of dimethyl oxalate to ethanol over Mo-doped Cu/SiO2 catalyst》,对Mo 掺杂的 Cu/SiO₂ 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的性能、结构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草酸二甲酯选择性加氢方向取得新进展。欧世盛公司为该研究提供了设备支持:双通道全自动催化剂评价装置。欧世盛公司为该研究提供了设备支持:双通道全自动催化剂评价装置。
导图
摘要
环境友好的 DMO 加氢制备乙醇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使用常用的铜基催化剂时,其产率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通过在 Cu/SiO2 复合材料上浸渍钼制备的钼掺杂铜催化剂,该复合材料是通过蒸氨水热法制备的。Mo3Cu20/SiO2 样品在活性和乙醇选择性之间展现了最佳的折中效果,作为一个稳健的催化剂(460小时的运行时间),实现了高乙醇产率(约94%)。研究表明,通过钼掺杂,MoOx 与铜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提升了表面 Cu⁺ 的数量,而钼添加导致的平衡的 Cu⁰/Cu⁺ 比例和增强的表面酸性通过促进乙二醇的脱羟基化反应,赋予了高乙醇选择性。在 Mo3Cu20/SiO2 催化剂上,乙二醇脱羟基的反应活化能为79.9千焦/摩尔,低于 Cu20/SiO2 催化剂的108.1千焦/摩尔。
实验设计与方法
01 催化剂制备
02 性能与表征
▢ 评价装置:欧世盛双通道催化剂评价装置。
▢ 评价流程:每次实验中,催化剂先在 30 mL/min 的 H₂气流中,以 2℃/min 的速率升温至 230℃,还原 4 小时;还原后冷却至反应温度,将 10 wt% 的 DMO 甲醇溶液通过高压泵从反应器顶部连续泵入,同时通入 H₂气流。最后用 GC 7890B(HP-FFAP 柱)分析产物。
▢ 催化剂表征:
关键研究结果
01 催化剂性能最优条件
▢ 最优催化剂:Mo3Cu20/SiO₂(Mo 质量分数 3%),乙醇收率~94%,连续运行 460h 后 DMO 转化率仍~100%、乙醇选择性~93%(抗烧结、无明显积碳)。
▢ 最优反应参数:温度 280℃、压力 5MPa、H₂/DMO=450、重时空速(WLHSV)=0.2h⁻¹。
02 催化剂结构与性能关联
▢ 织构变化:Mo 掺杂使 Cu/SiO₂比表面积、孔容轻微下降(MoOₓ堵塞部分孔道),但废催化剂结构变化小,SiO₂载体抑制积碳。
▢ Cu 分散与粒径:低 Mo 含量( <3% )促进 Mo 高度分散于 Cu 附近,高 Mo 含量导致 Cu 粒径增大(Cu₂₀/SiO₂~4.07nm→Mo₁₀Cu₂₀/SiO₂~5.13nm),但 Mo₃Cu₂₀/SiO₂ 废催化剂 Cu 粒径仅增 0.2nm(抗烧结)。
03 Mo 作用机制
▢ 调控 Cu 价态比例:MoOₓ与 Cu 强电子相互作用,提升表面 Cu⁺含量,平衡 Cu⁰/Cu⁺比例(Cu⁰为加氢活性位点,Cu⁺辅助吸附与反应)。
▢ 增强表面酸性:Mo 引入使 Lewis 酸量从 1.09mmol/g(Cu₂₀/SiO₂)增至 2.85mmol/g(Mo₃Cu₂₀/SiO₂),促进乙二醇(EG)脱羟基反应。
▢ 降低反应活化能:Mo3Cu20/SiO₂上 EG 加氢制乙醇活化能(79.9kJ/mol)显著低于 Cu₂₀/SiO₂(108.1kJ/mol),加速反应进程。
04 反应路径
▢ 主路径:DMO→乙醇酸甲酯(MG)→乙二醇(EG)→乙醇(Mo 促进 EG 脱羟基为关键步骤);
▢ 副路径:DMO→MG→乙酸甲酯(MA),及少量醚类、C₃-C₅醇生成(高 Mo 负载易加剧副反应)。
研究结论及意义
本文通过氨蒸发法制备 Cu₂₀/SiO₂催化剂,再经等体积浸渍法引入 Mo 助剂,合成出系列 MoCu/SiO₂催化剂。该类催化剂的乙醇收率最高可达 94%,远高于 Cu₂₀/SiO₂催化剂(约 60%)。
研究发现:
▢ Mo 物种在催化剂中以高度分散状态存在,3% 为实现活性与乙醇选择性最佳平衡的适宜 Mo 负载量;
▢ MoCu/SiO₂催化剂上 DMO 加氢的主要路径为 “DMO→MG→EG→乙醇”;
▢ EG 加氢制乙醇的活化能显著降低:Mo₃Cu₂₀/SiO₂催化剂上该值为 79.9 kJ/mol,低于 Cu₂₀/SiO₂催化剂的 108.1 kJ/mol;
▢ 作用机制方面,Mo 与 Cu 的强相互作用增强催化剂表面酸性(酸量从 1.09 mmol/g 增至 2.85 mmol/g),生成更多缺电子 Cu⁺物种 —— 这些物种既利于 CO 吸附,又能促进 EG 脱氧生成乙醇;但过量 Mo 会导致 Cu⁰物种减少及 MoOₓ覆盖 Cu 纳米颗粒,从而降低催化活性;
▢ 稳定性测试表明,Mo₃Cu₂₀/SiO₂催化剂连续运行 460 小时后,催化性能与物理化学性质(经 BET、TEM、XRD 表征)几乎无变化,这可能源于 Mo 引入产生的强电子效应抑制了 Cu 纳米颗粒团聚。
本研究为 DMO 直接制乙醇提供了可行路径,也为铜基催化剂调控 DMO 加氢产物分布提供了新思路。
主要图表
01 催化剂的 DMO 加氢催化性能
呈现不同 Mo 负载量催化剂在 160-260℃ 下的 DMO 转化率及各产物选择性,明确 Mo₃Cu₂₀/SiO₂ 为最优催化剂。
02 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优化
优化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确定280℃、5MPa、H₂/DMO=450、WLHSV=0.2h⁻¹ 为Mo₃Cu₂₀/SiO₂催化剂的最优反应条件。
03 催化剂的稳定性
显示Mo₃Cu₂₀/SiO₂催化剂连续运行 460h 仍保持~100% DMO 转化率和~93% 乙醇选择性,证实长周期稳定性。
04 DMO 及中间产物加氢性能对比
对比两种催化剂对 DMO、MG 等的加氢产物分布,证实乙醇主要来自 EG 脱羟基。
05 MoOx与铜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
直观呈现 Mo 负载量对催化剂电子结构和活性位点的影响,为 Mo 调控催化性能的机制提供支撑。
06 EG 加氢动力学曲线
计算得 Mo₃Cu₂₀/SiO₂ 催化 EG 加氢活化能(79.9kJ/mol)低于 Cu₂₀/SiO₂(108.1kJ/mol),揭示 Mo 降低反应能垒的作用。
欧世盛催化剂评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