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剂是电解池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的核心要素。电催化剂传统合成方法(如水热法、沉淀法)对催化剂形貌、尺寸、晶面及活性位点的控制能力有限,导致批次差异大;高通量原位制备与检测技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电催化剂研发效率,还通过真实环境下的动态解析深化了对催化机制的理解,为设计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环盘电极进展
传统旋转环盘电极(Rotating Ring-Disk Electrode, RRDE)是电化学研究、尤其是电催化性能评价中经典且强大的工具。它通过在环盘电极(Rotating Disk Electrode, RDE)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同心环形电极构成。调研发现,环电极的制作工艺复杂,当环电极材料较脆、尺寸较小或环宽度较窄时,制作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另外,旋转环盘电极装置长期被国外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仪器成本和维护费用显著增加。
随着科研和产业界对高效、快速催化剂筛选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RRDE的单点测试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高通量技术与旋转环盘电极的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欧世盛高通量电化学筛选平台
传统旋转环盘电极(RRDE)单点测试模式难以满足催化剂快速筛选需求,效率瓶颈亟待突破。旋转环盘电极的微型化/阵列化改造可同步测试多个样品,通量提升 5-10倍,实现“一日千样”的筛选效率,能够快速制备和评估催化剂的性能,且具有成本低廉、高效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势,为电催化研究提供了全新路径。
欧世盛研发团队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王凯老师聚焦电催化剂的高通量筛选,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在线程序制备系统和类环盘电极检测体系。该体系盘电极和环电极分离,盘电极在底部,环电极在上部,便于负载催化剂,不再需要倒置干燥,且该体系易于组装,随时可以更换盘电极,减少电极间的距离,更精准阐释催化剂性能。
应用场景
1、中间产物/副产物的原位制备/原位检测
环电极可以设定在特定的电位,选择性地氧化或还原这些扩散过来的中间体/副产物,从而实现对它们的定量、原位检测。这对于理解反应机理(如氧还原反应ORR 是 4 电子还是 2 电子途径)、催化剂选择性(目标产物 vs副产物)至关重要。
2、 评估催化剂选择性
提供了一种直接、定量评价催化剂选择性的电化学方法。通过测量环电极上捕获的副产物电流与圆盘电极上总电流的比值(捕获率),可以直接计算催化剂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3、研究反应动力学与机理
结合圆盘电极的 Levich 和 Koutecky-Levich 分析(提供总反应动力学信息),以及环电极提供的中间体信息,可以构建更完整、更精确的反应机理模型。
结语
旋转环盘电极(RRDE)与高通量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加速电催化剂研发从单点制备到高通量制备表征的范式转变。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为电催化剂开发提供了新一代基础设施,还通过高通量自动化设备与催化剂性能检测装置的联动,实现了催化剂性能数据的批量获取;不仅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更为 Al+Science 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推动电催化剂研发进入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